2023教师面试试讲: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片段教学

来源:招教网时间:2023-03-13 11:06:53责任编辑:zjw1

关键词: 全国招教

  • 报名条件
  • 考试指南
  • 历年考情
  • 选课报班
专业老师在线答疑

教师面试如何打动考官?让你的试讲更有亮点,大量的实战练习必不可少,招教网更新——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片段教学

1.题目: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片段教学

2.内容: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基本把握文章脉络;

(3)适当讲解文言知识;

(4)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试题解析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注释、工具书、积累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梳理文章思路,从而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意义的能力。

2.通过反复诵读,分析邹忌劝谏的语言技巧,体会设喻说理的好处,并思考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借鉴意义,提高朗读感悟能力。

3.体会古代志士勇于谏言的精神和古代明君从善如流的气度与明辨的智慧。

教学重点:

梳理文章思路,分析邹忌劝谏的语言技巧,体会设喻说理的好处。

教学难点:

体会古代志士勇于谏言的精神和古代明君从善如流的气度与明辨的智慧。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激发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唐朝名臣魏征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君王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今天我们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文意。

2.教师检查自读效果,补充相关文言知识。

(1)“窥镜”的“窥”,本义是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又引申为观察、侦察。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漂亮?

“孰与”:与……比,谁……

(4)“今齐地方千里”:“方”,古代称面积的用语,“方千里”就是“纵横各千里”。据考证,齐国当时的面积为116500平方公里,约占现在山东省面积(150000平方公里)的五分之四。“地方”为古今异义词。

(5)“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刺”:指责。能当面指责寡人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

(6)“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几个月以后,隔一段时间偶有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再提,也没有可提的了。

“期”:满一年。“虽”:即使。“言”:说,批评,建议。“进”:进谏。“者”:相当于“……的”。

(7)一词多义

朝:①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朝拜。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朝:朝廷。③朝服衣冠。朝:早晨。

3.教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停顿,学生在此基础上再次读通课文。

(二)了解内容

1.提问: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要求:指名回答。

明确:大体上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来写的。

2.提问:具体写了几部分的内容?

要求:尝试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明确:

第一段: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提出问题)

第二段:邹忌以自己受蔽的事讽喻齐主。(分析问题)

第三段:齐王纳谏除弊,内政修明。

第四段:燕、赵、韩、魏都来朝见齐王。(解决问题)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1.提问:文章开始由一件家庭琐事写起,这件家事是什么?

明确: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与徐公比美的问题。

2.提问:面对妻妾与客的赞美,邹忌态度如何?得出什么结论?

要求:学生再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加以赏析。

明确:他并未得意忘形,很有自知之明。(从“忌不自信”……内容可知)。

他思之的结果是“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也”。

3.提问:分析邹忌“入朝见威王”是如何“讽”齐王的?

要求:反复思考,尝试用自己的话来总结。

明确: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齐王进谏,而是将比美这件生活小事讲给齐王听,谈自己的体会,然后同国家大事进行类比,将妻、妾、客与齐王的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一一类比,推理委婉地进谏,得出一个结论:“蔽甚”。(这里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采用了设喻手法。)

4.提问:讽谏结果如何?

要求:学生交流,归纳概括。

明确:最后齐王纳谏。文中写到齐王纳谏决心之大,行“三赏”朝廷内外出现了“三变”,使得“四国朝齐”。

四、巩固小结,提升认知

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要求:学生从文言词汇、课文内容、劝说方法等方面进行回顾。

五、实际演练,分层作业

1.背诵第一二段。

2.查找资料,补充一个古人成功劝谏的小故事,并将它拟成一道文言文阅读题。

六、板书设计

试题解析试讲稿

一、名言导入,激发情感

师:同学们听过这样一句话吗:“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生:听过,这是魏征说的。

师:是的,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君王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今天我们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文意。

(生读)

师:大家已经解决完了,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学习成果,“窥镜”的“窥”是什么意思呢?

生:“窥镜”的“窥”,本义是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又引申为观察、侦察。

师:“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是什么意思?

生:“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意思是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漂亮?

师:是的,这里请大家记住,“孰与”是“与……比,谁……”的意思。我们来看下一个问题,“今齐地方千里”方是什么意思呢?

生:“方”,古代称面积的用语,“方千里”就是“纵横各千里”。据考证,齐国当时的面积为116500平方公里,约占现在山东省面积(150000平方公里)的五分之四。“地方”为古今异义词。

师:说得很准确,“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刺”是什么意思?

生:“刺”的意思的指责,这句话是说能当面指责寡人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

师:很好,我们继续看下一句话,“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生:这句话是说,几个月以后,隔一段时间偶有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再提,也没有可提的了。

师:这些都没有难倒大家,我们来看一下大家对一词多义的掌握情况,“朝”有哪些意思,哪位同学能来说一下?

生:“朝”有“朝拜、朝廷、早晨”的意思。

师:看来这个问题也没有难倒大家,接下来大家请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听清楚老师的停顿,我读完后大家再次通读课文。

师:大家已经读完了,请前排的女生来说一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生:课文大体上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来写的。

师:课文具体写了几部分的内容?请你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生:第一段是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可以说是提出问题;第二段是邹忌以自己受蔽的事讽喻齐主,可以概括成分析问题;第三段是齐王纳谏除弊,内政修明。第四段是燕、赵、韩、魏都来朝见齐王。这两部分可以说是解决问题。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师:文章开始由一件家庭琐事写起,这件家事是什么?请你来说。

生: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与徐公比美的问题。

师:面对妻妾与客的赞美,邹忌态度如何?得出什么结论?请大家再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加以赏析。

生:他并未得意忘形,很有自知之明。他思之的结果是“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也”。

师:请大家看课文分析邹忌“入朝见威王”是如何“讽”齐王的?反复思考后尝试用自己的话来总结。

生: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齐王进谏,而是将比美这件生活小事讲给齐王听,谈自己体会,然后同国家大事进行类比,将妻、妾、客与齐王的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类比,推理委婉地进谏,得出一个结论:“蔽甚”。

师:那讽谏结果又如何呢?请同学们交流后进行归纳。

生:最后齐王纳谏。文中写到齐王纳谏决心之大,行“三赏”朝廷内外出现了“三变”,使得“四国朝齐”。

四、巩固小结,提升认知

师:大家回答得都很好,那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生1:我学习到文中的一些文言词汇,比如一词多义等。

生2:我了解了课文内容。

生3:我知道了劝说中的一系列技巧。

五、实际演练,分层作业

师:看来大家都收获颇丰,课下请同学们完成两个任务,第一,背诵第一二段。第二,查找资料,补充一个古人成功劝谏的小故事,并将它拟成一道文言文阅读题。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下课!

六、板书设计

试题解析答辩

1.说一下你对《战国策》的了解。

【参考答案】

《战国策》,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全书共三十三卷,分“东周”“西周”“秦”“楚”“齐”“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的“策”论。主要记述了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共245年间,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策略,或者说记录了战国时纵横家游说各国的活动和说辞及其权谋智变斗争故事,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2.你觉得教授文言文有哪些创新的方法?

【参考答案】

首先,可以将话剧与课堂相结合。学生在进行编剧的过程中,要吃透文本教材,对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人物性格进行清晰地把握,这样学生才能够很好地将课文内容搬到舞台上。学生选择适合角色的语气语调,配合适当的肢体动作及稍显夸张的表演,已经证实学生完全掌握此文的内容及人物的形象。

其次,教师要积极探究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不妨转变角度,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产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探究的动机,“曲径通幽”,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满意效果。

3.本节课还可以采用什么导入方法?

【参考答案】

本节课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

方法一:生活导入

课堂初始,教师发言:中考即将来临,家长的“唠叨”似乎也更密集了,这或多或少招致你们的反感和抵触。俗话说“忠言逆耳”,大家都知道家长说的是对的,都是为了你们好,可就是听不进去。有没有一种让忠言未必逆耳的方法,让你们在这紧张的氛围中轻松接受家长的建议呢?本节课,我就想和同学们来共同领略一个臣子向君王进谏忠言,而君王并不觉得逆耳的故事。由此导入新课。

方法二:设疑导入

课堂初始,教师发言:在古代,讽谏帝王,是件冒险的事情,是批龙鳞,逆圣听。悠悠千古,多少忠臣义士,尽忠进谏,遭遇不幸。比干被挖心,屈原被放逐。不过,有一位臣子却成功地劝说国君从谏如流,最终达到“一言以兴邦”,你知道这位臣子是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来解决疑问。由此导入新课。

方法三:语言导入

课堂初始,教师发言:非常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今天的语文之旅。我们知道,古代大臣对君主的“谏”,往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伴君如伴虎,“谏”得好,龙颜大悦,采而纳之;“谏”得不好,圣心震怒,罪加几等。由此可见,“谏”是很讲究艺术性的。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样一位杰出人物——邹忌,看看他是如何讽谏齐威王,使齐威王纳谏除弊,修明政治的。由此导入新课。


2024年教师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 公告资讯
  • 学习答疑
  • 1对1指导
  • 笔试资料
  • 面试技巧
  • 公开讲座

手机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收藏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备考干货下载

互动交流

  • 微信客服咨询

    添加微信客服
    随时随地答疑解惑

    “码”上添加
  • 历年试题 0元下载

    6大学科,100套试题
    学练结合,查漏补缺

    “码”上领取
  • 测测你是否适合当老师

    学历年龄分析,资格证书分析
    报考地分析,历年考情分析

    “码”上测试分析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