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5月20日)
时间:2018-05-20 10:39:29责任编辑:shanxiang001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2018 初中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备考推荐:2018年国考教师资格考试协议班
点击加群:教师资格交流群(群内定期分享资格证资料、发布考试新信息)
一、单项选择题1.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的是( )。A.裴斯泰洛齐B.昆体良C.夸美纽斯D.卢梭2.我国唐代设立中央官学主要反映了古代教育的( )。A.刻板性B.等级性C.宗教性D.民主性3.提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思想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杜威D.斯宾塞4.在日常生活条件下,适当控制条件并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以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进行的心理研究方法是( )。A.教育观察法B.自然实验法C.实验室实验法D.教育调查法5.经常开展竞赛性的学习活动虽然能够提高学习成绩,但学生间相互猜忌、不分享学习资料的现象也很严重,这说明教育( )。A.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正向隐性功能B.既有负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C.既有正向隐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D.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6.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C.课程设计D.课程设置7.新课程改革新增加的两个课程是( )。A.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B.修课程和选修课程C.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D.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8.《学记》中“藏息相辅”教学原则强调( )。A.教学要遵循一定的顺序进行B.启发式教学C.教学要把握佳时机D.课内与课外相结合9.利用良好的班风和校风来教育学生,这属于( )。A.榜样示范法B.说服教育法C.陶冶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10.老师两次用同一张试卷测试相同的学生,结果两次学生的分数相同,这种分数的稳定和不变是测试的( )。A.难度B.信度C.效度D.区分度11.王老师教育学生有方,他很注意培养班集体,并能统一各方面的力量,做到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他主要贯彻了( )的德育原则。A.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B.疏导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D.知行统一12.李林同学一直以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作为自己的道德准则和行为标准的依据,自觉主动地学习,体现了德育的( )。A.说服教育法B.品德评价法C.道德修养法D.实践锻炼法13.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持这种基本观点的学习理论是( )。A.完形—顿悟说B.尝试—错误说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4.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的趋势是( )。A.时快时慢B.快者愈快C.先快后慢D.先慢后快15.在紧急或者困难情况下表现得镇定、果断等属于性格的( )。A.情绪特征B.理智特征C.态度特征D.意志特征16.当人们在观察某个人时,某一品质在观察者看来是极为突出的,从而对这种突出的品质有了清晰明显的知觉并掩盖了对其余品质的知觉。这种现象称为( )。A.投射效应B.晕轮效应C.皮格玛利翁效应D.首因效应17.为防止考试焦虑症发生,学校心理咨询人员提前对学生集体指导、讲授自我放松缓解紧张的方法属于( )。A.早期干预B.缺陷矫正C.发展指导D.问题预防18.宇航员的太空服是根据虾的身体构造设计出来的,这个过程属于( )。A.思维定势B.学习迁移C.原型启发D.功能固着19.学生学习了杠杆的力臂原理,再学习定滑轮的知识,理解了定滑轮实质上是一种等臂杠杆,这种学习属于(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学习D.结合学习20.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帮忙记忆,这个是使用了(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元认识策略D.组织策略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21.环境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22.智力水平与创造性是正比关系。三、简答题23.简述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24.简述我国划分的心智技能形成阶段。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25.材料:语文课堂上有蝴蝶飞进来,学生乱作一团,有的同学索性离开自己的座位你追我赶地去扑蝴蝶……教室里恢复平静后,一班的陈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把刚才扑蝴蝶的经过写一篇作文,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乐得老师满脸堆笑。二班的杨老师面对以上的情境则是板起面孔,维持纪律,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继续原来的教学。而学生却余兴未止,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中……杨老师不愿意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否则他认为自已“没有完成教学任务”。问题:(1)本案例中两位老师的做法有何不同?(8分)(2)谈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遇到这一状况你会怎样处理。(10分)【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裴斯泰洛齐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2.B【解析】唐代“六学”中的国子学,仅收文武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女;太学收五品以上官职的子弟;“二馆”的崇文馆和弘文馆则专收皇帝、皇后的近亲及一品相国的儿子。这可看出我国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不仅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且在统治阶级内部也采取森严的等级制。3.B【解析】此观点的提出者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4.B【解析】自然实验法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适当控制条件并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以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进行的心理研究方法。5.D【解析】题干描述中提高成绩属于好的影响(正向功能)、计划内的影响(显性功能),相互猜忌属于不好的影响(负向功能)、非计划内的影响(隐性功能)。6.A【解析】课程计划是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7.C【解析】新课程改革规定我国实行三级的课程管理体制,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8.D【解析】“藏”原为“臧”,通内脏的“脏”,“息”是指呼吸的气息,意思是人自身的内脏和大气相配合,才能呼吸自如。引申意为教学中要注重正课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相互配合。9.C【解析】用班风和校风教育学生可以起到熏陶和感染的作用,是陶冶教育法。10.B【解析】信度是指测验的稳定性、可靠性和一致性的程度。如果两次考试学生分数相同,说明测验的信度高。11.A【解析】统一各方面力量,体现了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12.C【解析】道德修养法指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品德修养是建立在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能力发展基础上的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李林同学选择座右铭进行自我学习、自我监督,体现了道德修养法。13.D【解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要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14.C【解析】艾宾浩斯认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匀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15.D【解析】性格的意志特征指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调节支配行为,从而达到目标的性格特征。包括行为方式和水平的调节,如顽强拼搏、当机立断。16.B【解析】晕轮效应也称为光环效应,是指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17.D【解析】为防止考试焦虑症发生,学校心理咨询人员提前对学生集体指导、讲授自我放松缓解紧张的方法属于问题预防。18.C【解析】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19.B【解析】下位学习,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20.B【解析】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二、辨析题21.【解析】该说法是错误的。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分别是遗传素质、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其中,环境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把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题干混淆了环境和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故说法错误。22.【解析】该说法是错误的。创造性与智力有相关,但是这种关系是非线性的。两者的关系可以具体表述如下:(1)低智商者难有高的创造力;(2)高智商者不一定有高的创造力;(3)高创造力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4)低创造力.智商水平可高可低。故题干说法错误。三、简答题23.【解析】(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24.【解析】(1)原型定向。原型定向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动作构成要素、动作执行次序、动作执行要求),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如何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2)原型操作。原型操作就是依据智力技能的实践模式,把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3)原型内化。原型内化是指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实践方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在的、简缩形式的过程。四、材料分析题25.【解析】(1)陈老师展现了自己的教学机智,突破预定计划,“创造性地教学”,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因势利导,尊重了学生的兴趣、情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杨老师的教学方式体现了传统的“教师中心”的理念。把知识、学科放在中心地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2)面对这种情况.我会这么处理: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偶发事件,要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抓住学生被“蝴蝶”深深吸引这一现象,以此作为教学活动的材料。其次,时刻谨记新课改所提倡的“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需要。遇到偶然事件,应当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因势利导,把事件转变成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活教材,引导学生看、听、说、写;指导他们学会正确、全面、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总之,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课程既要有所预设性,也要重视课程的生成性,更多地关注学生而非学科,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