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全国招教 2016
一、单项选择题
1.儿童只能通过数手指进行2+3的运算,该儿童的心智技能处于( )
A.物质活动阶段 B.有声言语活动阶段
C.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D.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2.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佳时间,我们称之为关键期。如果在此时给予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和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其发展。提出“关键期”概念的学者是( )
A.劳伦兹 B.加德纳 C.斯腾伯格 D.卡特尔
3.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希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积极学习的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 )
A.南风效应 B.霍桑效应
C.皮格马利翁效应 D.巴纳姆效应
4.学生在解答复杂应用题和作文时,往往在群体情景中不如单独完成的效果好。这是因为( )
A.社会助长 B.社会抑制 C.从众 D.责任扩散
5.先学习杠杆的力臂原理,再学习定滑轮,得知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原理。这种学习属于(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结合学习
6.李天升初中后学业成绩“屡战屡败”,却表现出不在乎,他说“破罐子破摔”“听天由命”一类的话。他的这种状态被称为( )
A.焦虑 B.认知功能障碍 C.抑郁 D.习得性无助
7.小明嚼口香糖玩时,不慎将10元纸币掉到狭缝里,几经尝试,无法用手取出,后在别人建议下用口香糖粘出,小明开始没有用这样的方法的主要影响因素( )
A.功能固着 B.原型启发 C.动机 D.知识表征
8.波兰尼的著名命题“我们知晓比我们能说出的多”,这强调的是( )
A.程序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显性知识 D.隐性知识
9.贾德的“水下击靶”实验说明了( )
A.掌握知识是次要的,训练官能才是重要的
B.两种情况相同要素越多,迁移的程度越高
C.概括化原理掌握的越好,迁移的效果越好
D.迁移取决于对各要素间关系的理解
二、简答题
简述什么是正强化、负强化、惩罚?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物质活动和物质化活动阶段是借助实物、模像或图表等为支柱而进行心智活动的阶段。
2.A【解析】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在发现幼禽的印刻现象时提出了“关键期”的概念。
3.C【解析】教师期望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4.B【解析】这种当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从事某项工作时而使个体行为效率下降的现象称作社会干扰,也叫社会抑制。
5.B【解析】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原有观念在包容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
6.D【解析】习得性无力(助)感简称无力感,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力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7.A【解析】略
8.D【解析】题干所述体现了隐性知识的含义。
9.C【解析】贾德在1908年所做的“水下击靶”实验,是概括化理论的经典实验。概括化理论认为,先前的学习之所以能迁移到后来的学习中,是因为在先前学习中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地运用于后续的学习中。只要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种情境到另一种情境的迁移。对原理了解、概括得越好,迁移效果也越好。
二、简答
正强化是通过呈现个体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凡是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惩罚。
2024年教师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手机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