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2018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
相关推荐>>>2018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汇总】
一、单选诜择题
1.答案:C。③
2.答案:D。大比例尺地图
3.答案:D。正轴圆锥投影
4.答案:D。丘陵
5.答案:B。乙
6.答案:D。古生代,中生代
7.答案:A。拓扑关系
8.答案:C。东南地区
9.答案:A。背斜谷
10.答案:D。旱涝灾害
11.答案:C②③
12答案:B。③
13.答案:B。②①③
14.答案:D。岩溶地貌
15.答案:A。原料
16.答案:D。市场
17.答案: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漢带
18答案:B。连续性强,速度快
19.答案:C。人口规模增长,速度加快
20.答案:A。建设城市新区
21.答案:C。竟争优势论,运费指向论
22答案:D。9月19日19时30分
23答案:A。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24答案:C 1018hpa
25答案:B。②阴雨绵绵
二、简答题
26.【答题要点】
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教学中这个理念的体现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在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不同深度和广度的学习材料;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给学生创造更多机会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和“经历”,让学生拥有更多时间进行自主学习;鼓励和尊重学生不同的经验、见解、想法和说法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探索适应学生差异的多种教学方式。
27.【答题要点】
(1)
(2)①地形雨的成因:地形雨是湿润气流遇到山脉等高地阻挡时被迫抬升而气温降低形成的降水。
②雨区的位置:形成降水的位置为迎风坡,背风的一面,因为气流下沉,温度升高,不再形成降水。
③迎风坡上不同的海拔高度降水也有差异:山麓和山顶地带降水少些,因山麓地带气流抬升不够,成云致雨少些,山顶部分空气湿度已经大大降低,云雨少些,山体的中部降水多。
④地形雨对植被影响:地形雨对所在地形区迎风坡植被茂盛。
⑤地形雨的分类:地形雨是四大大降水方式之一,其他三种是锋面雨、台风雨、对流雨。
三、材料分析题
28.【答题要点】
(1)自然原因:夏季温差大(中午炎热、夜晚寒冷);冬季寒冷;多大风、沙尘、暴雪天气;气候干旱,水源(径流)少;植被稀少,沙漠或戈壁广布;要穿越山地。
(2)理由:中亚油汽储量丰富,能够满足我国的能源需求;有效地优化我国海外能源供给结构,有利于维护能源安全;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促进中亚国家的油气资源生产,带动中亚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两国相关产业(管道运输业、炼油加工业、石化工业等)的发展。
29.【答题要点】
(1)①培养了学生分析的思维。赵老师通过问题串的设置,让学生结合问题对两幅图进行思考,学生通过这些问题地引导,逐步接近真实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分析能力得以发展。
②培养了学生对比的思维。在几个问题中,赵老师都渗透了比较的思想,例如让学生将博格达峰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进行对比,将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其他地域分异规律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比较加深对知识地理解,同时也使得地理思维得以发展。
③培养了学生联想的思维。赵老师提出的第三、四这两个问题,都是在假设的前提之下,让学生进行思考,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从而让学生理解海拔高度和纬度位置对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的数量会有影响,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加强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
(2)①问题的设置具有趣味性。结合喜马拉雅山地垂直地域分异及天山博格达峰垂直带分布示意图进行提问,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职欲望。
②问题的设置具有引导性。第一个问题帮助学生得出山地的基带往往与当地水平自然带是一致的。第二、三、四个问题则分别指向了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的数量。第五个问题帮助学生发现山地的垂直分异规律与纬度地带性的分异是相似的。这五个问题环环相扣,帮助学生逐步分析出主要知识内容,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30.【答题要点】
(1)①读图分析法。在教学过程中,刘老师让学生结合“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北半球冬季)图”,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熟悉洋流的名称和方向,并归纳不同海区洋流的流动规律,同时尝试绘图,学生可以清晰地把握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提高读图、绘图能力。
②小组讨论法。整个教学过程,刘老师都是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增进与同学的情感,也增强沟通、交流能力,同时体会团结、协作的乐趣。
③比较法。在分析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时,刘老师让学生对比分析副热带海区和副极地海区洋流的流动方向,以及对比大洋东西两侧洋流的性质,在这其中渗透了比较的思想,让学生通过对比对洋流的分布规律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把握相关知识的本质。
(2)①提供素材:教师展示相应的学习素材,如地图、文字资料等。
②明确分组:对学生进行小组的划分,明确小组内各成员在讨论中的任务。
③提出要求:给学生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指明思考的方向。
④小组讨论: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学习,教师适当巡视进行启发指导。
⑤观点展评:学生分享讨论的成果,教师与其他学生对讨论的情况共同进行评价。
⑥归纳总结:归纳总结,完善结论。
(3)①明确分布的纬度范围:北半球中低纬海区。
②明确分布的热量范围:副热带海区(以30°N为中心)。
③总结洋流的运动方向:呈顺时针运动。
④归纳大洋东西两岸洋流的性质差异:大洋东岸为寒流,大洋西岸为暖流。
⑤绘制示意图,加深印象:完成北半球副热带海区大洋环流的示意图,用实线表示暖流,虚线表示寒流,加深学生对该海区洋流分布规律的理解。
四、教学设计题
31.【答题要点】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我国南水北调的要性及可行性。
2.掌握南水北调的工程线路及东线、中线和西线工程的主要特点。
【过程与方法】
1.能读图分析南水北调工程的三线方案及特点。
2.能运用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一般方法分析有关资源调配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客观看待资源与发展的关系,树立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教学环节
环节一:导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资源分布图及中国能源资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分布表,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要性,从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运用情境导入方法呈现我国的资源分布情况,为本节的学习做下铺垫。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我国同世界部分国家年径流总量和人均径流量的比较图、我国南方和北方水资源对比表格和我国降水量分布图。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总结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学生活动】
(1)数量上:“总量多,人均少”。
(2)空间分布上:“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3)分配上:“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
【设计意图】地图法的使用,能够锻炼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为后面学习南水北调工程做好了知识铺垫。
【过渡句】早在1952年,毛主席在视察黄河的时候,看到了北方地区缺水,当时就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那么北方怎样向南方借水呢?我们一块儿探讨南水北调的三线工程方案。
2.南水北调三线工程方案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南水北调三线工程方案图。
【问题】我国南水北调东、中、西3个方案的特点及其优缺点,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组相互讨论,完成表格。
【学生活动】四人一组相互讨论,同时教师在教室内巡视,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并参与学生交流。
【学生活动】
环节三:巩固提高
【合作探究】南水北调能不能根本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紧张问题?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的不足,除了南水北调外,还有哪些措施?
让前后桌的四个学生为一个小组进行自由讨论,然后让学生代表展示讨论结果。
结论:①兴修水库;②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③发展节水农业;④加强水资源的宏观调控;⑤海水淡化;⑥工业污水处理后可作为工业冷却水重新利用;⑦提高水价;⑧保护生态环境等。
【教师总结】南水北调工程贯通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水系,将成为迄今世界上大的水利工程。同时,南水北调总体规划充分考虑了这项特大水利工程的生态保护和污水治理等问题,南水北调工程将建设成为一项生态工程。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思维,同时让学生也能意识到,南水北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紧缺的状况,从而引起学生着这一现象的关注,在生活中节约和保护水资源。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知识。
作业:南水北调意义重大,但也会带来一些环境问题。请同学们课下搜集相关资料下节课进行探讨。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有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归纳总结能力,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