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统考测试试卷(一)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时间:2017-01-18 16:27:22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2017 小学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中国近代史上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是()

A.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B.上海泸南三等学堂

C.南洋公学外院D.俞复等设立的三等学堂

2.本次课程改革的目标是()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3.在古代的东西方,学校教学的组织形式一般都是()

A.个别教学制B.分组教学

C.班级授课制D.设计教学法

4.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是()

A.课外、校外教育 B.各科教学

C.社会实践活动D.班主任工作

5.“壬戌学制”以()学制为蓝本,虽然几经修改,但变动不大,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

A.美国B.日本
C.欧洲D.俄国

6.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

C.卢梭D.杜威

7.教育研究首先须遵守的原则是()

A.自愿原则B.匿名原则

C.保密原则D.伦理原则

8.()主张教育目的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需要的人。

A.个体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

C.文化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

9.少先队活动的根本特性是()

A.教育性  B.组织性

C.实践性  D.趣味性

10.常见的学校组织结构是()

A.直线型学校组织B.职能型学校组织

C.直线—职能型学校组织D.矩阵型学校组织

11.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划分,课程可分为()

A.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B.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C.修课程与选修课程D.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12.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进入小学阶段的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A.培养自主感,克服羞耻感B.培养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C.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D.培养自我同一性,克服角色混乱

13.下列学习策略中,哪一项不属于监控策略()

A.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
B.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

C.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D.设置学习目标

14.维果茨基提出“教育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

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

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近发展区

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

15.下列选项属于学习的是()

A.每天跑步  B.视力下降  C.装修房屋  D.不怕见生人了

16.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主要矛盾是()

A.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B.学生与教材之间的矛盾

C.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与学生思维单一性的矛盾

D.数学的抽象与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17.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8.要求学生略知图形的两个简单性质,这种教学要求属于()

A.直观认识B.初步认识
C.认识D.掌握

19.小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不包括()

A.识字与写字目标B.阅读目标

C.写作目标D.语法目标

20.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问题是()

A.学习困难 B.学习焦虑
C.学习疲劳 D.自我意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小学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2.如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

3.简述防止小学生学习疲劳的方法。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教师资格统考测试试卷(八)(共8页)— 61 —教师资格统考测试试卷(八)(共8页)— 62 —

教师资格统考测试试卷(八)(共8页)— 63 —教师资格统考测试试卷(八)(共8页)— 64 —
1.材料一一位小学生在期末考试中数学得了85分,觉得很不理想,数学老师给他列了几个式子,帮他分析学习情况。

(1)期末考试成绩85分,上次考试成绩80分。

(2)期末考试成绩85分,全班学生平均成绩83分,上次考试全班平均87分。

(3)期末考试成绩85分,老师预期的教学目标是90分。

后,老师一致认为:成绩提高了,学习进步了,但还没有达到老师预期的教学目标,学习与教学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仍需继续努力。

材料二魏书生对刚接任的一个班级进行摸底测验,满分100分的试卷,有个学生语文只考了8分。魏老师找他谈话。谈话中,魏老师开门见山地说:“我听语文老师说,你上课根本就不听讲,是吗?”学生答:“是。”“听你父母说,你在家也不写作业,是吗?”学生回答:“是,我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想做。”魏老师说:“你根本不听讲、不学习,还能考8分,说明你挺聪明的,要是你稍微努力一下,肯定会比这次考得好。”魏老师把他叫到自己跟前打开试卷,帮他分析每一题,哪些只要去学习记忆就可以掌握的,哪些是需要努力就可以完成的。在以后的日子里,魏老师允许这个学生上课不听讲,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学习;在期中考试时他考了40多分。之后魏老师继续帮他检查学习的效果,帮他确定学习内容,不断地督促,检查他的学习落实情况。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他已经可以考到70多分了,就这样魏老师转化了一个语文成绩很差的学生。

根据材料,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教学评价的认识及今后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

2.于老师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天要管的事情实在太多,经常感到分身乏术,真希望有个助手能助自己一臂之力。有一天,于老师忽然想到,能不能让学生来代替自己行使班主任“职权”呢?于是她决定试试。于老师经过认真考虑,选了平时在班上威信较高的郑莉莉作为第一个“试验”对象。这使郑莉莉既感到骄傲,又感到了压力,她自然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在她的“任期”内,她从早自习到晚放学事事操心,俨然一个老师模样。对她的工作,于老师绝不插手。但是,暗地里,却时时刻刻盯着,对她处理得很好或不当的地方都会找机会一一指出。她很快适应了角色,除了管理好日常班级工作外,还把每周的班会课主持得有声有色,把各种活动组织得生动有趣。接着,班里又产生了第二位、第三位……班主任。自从学生来当“班主任”的办法诞生后,在学校的各项评比中,班上获得“流动红旗”的次数越来越多,来自任课教师和家长的称赞也越来越多。

于老师让学生来当“代理班主任”体现出她怎样的教育思想?达到了怎样的效果?试用教育学基本原理加以分析。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40分)

长城气魄雄伟。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公里。城墙高8至10米,用大条石和城砖砌成。城墙顶部铺着平整的方砖,五六匹马可以并排行走。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请为上面这段话设计一份教学方案。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它是我国早的公立小学堂(这可算作中国公立小学的始祖)。

2.A【解析】当前,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将课程功能的转变作为首要目标,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围绕课程功能的转变展开的。

3.A【解析】在古代社会,个别教学制是教学组织的主要形式,如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都采用个别教学制。

4.D【解析】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

5.A【解析】1922年,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而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都是以日本学制为蓝本的。

6.B【解析】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7.D【解析】从事教育研究须遵守研究的伦理原则,具体包括自愿原则、匿名原则、保密原则和无害原则。

8.B【解析】社会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社会的要求,个人的发展须服从社会需要。

9.B【解析】少先队教育的根本特性是队的组织教育。少年儿童教育的共性寓于队的组织教育个性之中,只有与队的组织教育这一根本特性相结合,才能真正成为少先队教育的特点。

10.C【解析】常见的学校组织结构模式有直线型学校组织、职能型学校组织、直线—职能型学校组织、矩阵型学校组织、事业部型学校组织。其中,常见的是直线—职能型学校组织。

11.B【解析】从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来划分,课程可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划分,课程可分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的角度来划分,课程可分为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从课程的呈现方式来划分,课程可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12.C【解析】进入小学阶段的儿童,年龄大致处于6岁~11岁的阶段,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他们追求任务完成时获得的成就感及由此带来的长辈的认可和赞许。

13.D【解析】D项属于计划策略。

14.C【解析】在维果茨基看来,教学的可能性由学生的近发展区决定,“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这里有两层含义:(1)教学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它决定着儿童的发展,决定着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及智力活动的特点。(2)教学创造着近发展区。教学应适应学生的现有水平,但更重要的是要发挥教学对发展的主导作用。

15.D【解析】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学习的实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学习实质上是一种适应活动;(2)学习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4)学习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5)学习的过程可以是有意的,也可以是无意的;(6)学习引起的是相对持久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并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16.D【解析】数学的抽象与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主要矛盾。

17.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典型示例。

18.B【解析】要求学生略知图形的两个简单性质,这种教学要求属于初步认识。

19.D【解析】小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20.B【解析】学习焦虑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问题。

二、简答题(答案要点)

1.(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2)将直观教具的演示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3)重视运用言语直观。


2.(1)创设的课堂教学情境应与教学目标保持高度一致;

(2)创设的教学情境应能调动学生的思维;

(3)创设的教学情境应能启发学生的思维;

(4)创设的教学情境应严谨,无科学性错误;

(5)课堂教学要把握动态生成的情境;

(6)课堂教学情境的运用要适度。

3.(1)合理安排学习的课程;(2)在课堂教学诸环节上,也应注意疲劳的预防;(3)确保小学生的休息、睡眠;(4)要注意小学生的营养问题。

三、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

1.(1)“期末考试成绩85分,上次考试成绩80分”,这体现了个体内差异评价;“期末考试成绩85分,全班学生平均成绩83分,上次考试成绩全班平均87分”,这体现了相对评价;“期末考试成绩85分,老师预期教学目标是90分”,这体现了发展性评价理念。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看到该数学老师利用多种评价方式对这种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它基于评价对象的过去,重视评价对象的现在,更着眼于评价对象的未来。

(2)从整个教学进程来看,材料二中“在期中考试时他考了40多分……”“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他已经可以考到70多分了……”这也是形成性评价的一种体现。这种评价是监控学生学习进展重要的手段,也是进一步教学的基础。对于那些在形成性评价中持续出现困难的学生,教师须找准导致学习障碍的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帮救措施,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3)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2.(1)学生的本质属性是具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可能性的受教育对象,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由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具体教育场景选择教育内容,组织教材和教学活动,并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施加影响。然而这一切并不意味着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只是一个受动者,忽视学生主动性存在的学生观在根本上是错误的。教师要巧妙地利用学生的依赖性和向师性,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独立的发展意识与能力,发展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发展,是对教师素质的考验。

(2)班队活动的自主性原则就是指班队活动要充分调动和尊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的,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为此,班主任为组织管理而开展班级活动时,重要的是要树立使班级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的思想。班主任对学生的信任与尊重是自主活动能否开展起来的首要条件,班主任只有信任学生才会给学生提供机会,只有尊重学生,才会发现学生的积极面并加以指导。

(3)于老师大胆放手,给学生以信任,让学生当代理班主任,给学生创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机会,这正符合了学生的本质属性,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和开拓创新性,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平等观念和合作精神。同时也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富有成效的实践。

四、教学设计题(答案要点)
【教学目标】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英姿,解决文中的难点。
2.指导学生抓住总起句、重点句,利用词语推敲等方法,读懂句子,理解内容,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教学过程】
1.看长城风光片。思考:你印象深的是什么?
2.听教师朗读。思考:你在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长城的气魄雄伟?
3.学生自学。
4.找学习伙伴交流:可交流自学情况,可交流自己的感悟。
5.全班交流。重点句举例:
(1)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公里。
A.学生谈自己对长城雄伟气魄的感悟和理解。
B.谈“巨龙”这一比喻运用的巧妙。
C.朗读体会。(个人——集体,注重学生的情感表现情况。)
(2)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A.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该怎样来读这一句话?
B.两组交流:谈自己的处理——现场朗读。
C.学生评价同学、教师的朗读,加深对句子中蕴涵的感情的理解。
D.全体有感情地朗读。
6.随音乐朗诵课文,表现长城的气魄雄伟。
7.模仿本段:用一段话写一写家乡有特色的建筑物,如《家乡的鸡公桥》。




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

  • 考试公告
  • 成绩查询
  • 资格认定
  • 备考讲座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
收藏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